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中国OLED电视发展白皮书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4-03-02 22:46    浏览次数:
  

  彩电行业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为成熟的行业之一,我国从70年代开始搞黑白电视机,巨大的市场购买力使彩电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投资的热点。80-90年代,彩电市场不断掀起价格战,彩电企业以“争当市场老大”为竞争目标,最终导致彩电业进入产品结构不合理、低层次产品重复生产的恶性循环中。进入21世纪,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成为彩电企业发展的关键字,依靠技术创新平板电视逐渐替代CRT成为市场新宠。然而对于中国彩电市场而言,近十年的发展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几多欢喜几多愁。2008-2013年,在家电下乡、节能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中国彩电市场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4年中国彩电市场进入后政策时代,在GDP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宏观环境影响下,彩电市场的高增长不再持续,竞争转向存量市场;2015年中国彩电市场开启“新常态”发展阶段。2016年大量互联网品牌进入到彩电市场,彩电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景气。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更是中国数字电视和平板彩电市场全面起飞的一年。2008年的中国彩电市场,CRT开始进入衰退期,平板化趋势乘风破浪,势如破竹,奥运会更是成为拉动平板电视需求的催化剂。2008年中国彩电市场整体规模为3563万台,同比增长0.2%;其中CRT电视的市场规模为2224万台,占比62%,平板电视的市场规模为1339万台,占比38%,不同产品技术类型CRT:LCD:PDP的销量比重为14:7:1。2008年中国彩电的技术趋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彩电功能向多媒体化发展,二是彩电技术趋于环保化和节能化,三是彩电向平板化、超薄化、大屏化发展,四是彩电显像向高清晰度方向发展,全高清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彩电市场的增速从2008年9月开始放缓,2009年中国彩电市场整体规模为3450万台,同比下降3.2%,但彩电市场零售额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09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额规模为1312亿元,同比增长6.8%。2009年平板电视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等离子电视生产线的不断停产,使得液晶电视成为平板电视的主力军,2009年平板电视的市场规模为2529万台,占比73%,同比增长89%,不同产品技术类型CRT:LCD:PDP的销量比重为5:14:1。

  2010年中国彩电市场景气度有所回升,显示技术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企业联合技术创新,产品多元化发展,政策促转型扩内需等因素共同促进中国彩电市场迎来一轮高增长,2010年中国彩电市场整体规模为4003万台,同比高增长16%。液晶电视成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的主力产品,2010年平板电视的市场规模为3539万台,占比88%,同比增长40%;其中液晶电视的市场规模为3331万台,同比增长41%,等离子电视的市场规模为208万台,同比增长22%,不同产品技术类型CRT:LCD:PDP的销量比重为2:16:1。

  2011年中国彩电市场先抑后扬,上半年量额齐跌陷入尴尬境地,从第三季度开始,在上游厂商、整机品牌商与渠道商的共同推动下,彩电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迅速推进,行业增幅明显爬升,运行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主要企业的效益更是一路飘红。2011年中国彩电市场规模为4186万台,同比增长4.6%。2011年中国彩电市场完成了彩电CRT时代向平板时代的转变,2011年中国彩电市场平板电视的市场规模为3970万台,占比达95%,同比增长12%,不同产品技术类型CRT:LCD:PDP的销量比重为0.8:14:1。2011年中国彩电市场开启了智能化时代,智能电视开始崭露头角,2011年智能电视市场规模为350万台,占比为8%。

  2012年对于中国彩电行业来说,注定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了年初因政策退出而长达半年的消费低迷之后,年中顺利搭乘节能补贴的政策利好,实现逆转,经过下半年旺季促销和农村市场迅速成长以及电商新兴渠道的历练,最终圆满达成目标。不仅在全球彩电产业地位上,实现对日本的超越,更在产品结构、供应链结构、市场级别和渠道结构中经历了深刻的变革。2012年内销彩电零售规模4246万台,同比上升1.4%,零售额1482.8亿元,同比下降5%。其中,液晶电视销量为3927.5万台,同比上升5.9%,销额为1353.1亿元,同比下降2.9%。等离子电视销量为251.1万台,同比下降3.2%,销额119.8亿元,同比下降17%。从全球来看,2012年中国彩电行业在产品出货量、上游面板供应能力上已经全面超越日本,这也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彩电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今非昔比,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已经成功的在世界彩电行业的版图上确立了自己位置。

  2013年互联网重塑彩电产业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话语权转移—用户拥有最大话语权。在互联网改变传统彩电行业之前,上游面板供货商拥有最大的话语权,这一期间,拥有强势上游资源的整机制造厂商风生水起,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物流体系的完善,以及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格局之后,买方市场形成,整个话语体系完全倒置,消费者成为彩电行业里的上帝,手握指挥棒,消费者拥有彩电行业的最大话语权。二、利润向下游沉淀—运营创造利润。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原有彩电行业的利润分配机制。上游供货商和整机制造厂商的利润正逐步向内容运营企业转移。传统彩电产业利润来源单一:仅仅是销售硬件产品赚取差价。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彩电终端销售价格持续下降,硬件销售的利润被压缩。未来,彩电行业的利润将更多的来源于产品售出之后的长尾化服务。包括精准电视广告、细分视频内容收费、电视游戏、电视购物等服务运营将成为未来彩电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三、商业模式转变—使用体验成核心。彩电行业的商业模式将以消费者使用体验为核心。一台高配置的电视,满足的只是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物质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后,精神需求成为消费者的核心追求。对于彩电而言,消费者更深层次的追求是包含智能视频推介、震撼的游戏、便捷的电视购物在内的使用价值。未来的电视厂商不单单需要拥有开发顶尖硬件产品的能力,更需要构建以提高用户使用价值为核心的商业模式。2013年中国彩电市场整体规模为4779万台,同比增长13%。其中液晶电视销量4554万台,同比增长16%;液晶电视销额1634亿元,同比增长21%。分细分市场来看:传统渠道城市市场零售总量达2165万台,占比49.9%;农村市场零售总量2174万台,占比50.1%。

  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迎来长时间的结构调整期。结构升级、效率提升和多元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为彩电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2014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为4461万台,同比下降6.6%,零售额1462亿元,同比下降14.5%。彩电行业零售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历时5年的政策刺激,使市场需求透支约1200万台,该影响将持续未来3年;二是房地产无力托市,商品房和住宅成交量同比大幅下滑,减少新增需求150万台左右;三是智能终端发展取代了部分的彩电更新换代需求。零售额的同比降幅高于零售量,根本原因在于价格低端化,致使彩电行业的盈利性受到巨大挑战。2014年彩电平均价格同比下降8%,预计企业净利润将下降至1.5%。

  2015年中国彩电市场回归平稳,原因如下:一、政策退出酝酿一个新周期。中国彩电市场由原来政策刺激下的“拔苗助长”式的生长周期进入依靠市场规律的“自生长”周期。二、房地产深化改革的结果。201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迎来回暖期发展,但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增量主要来源于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房地产的高速增长不再持续,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三、企业、用户和全社会的共识。从企业端来看,随着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彩电企业从追求规模逐渐转向结构调整的良性发展。从用户端来看,电视用户收视需求升级,多种终端产品正在替代彩电,用户对彩电的需求增长放缓。综上全社会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即彩电行业的用户需求渐趋饱和,依靠规模的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彩电行业发展进入结构调整平稳发展的新周期。在新的发展周期中,彩电市场表现出更多的活力,2015年彩电销售量4722万台,同比增长7.8%,受产品价格下降影响。2015年彩电销售额1589亿元,同比下降1.8%。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从经济运行的结构角度来看,在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的“三升、三降和三平衡”,从而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韧性。同时大陆面板厂在政策、资本、市场三驾马车的引领下进行狂飙突进式的版图扩张,不仅使一座座8代线以上的大世代液晶面板产线遍地开花建成量产,同时带动大陆零组件厂商的布局速度也跟着加快。偏光片、芯片、玻璃等原材料加速国产化增强了本土化产业的配套能力2016年全球彩电市场呈现回暖,全球彩电市场平稳发展。据奥维云网(AVC)产业链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彩电出货量为2.3亿台,同比增长0.75%。其中中国市场彩电出货量占据全球26%的市场份额,印度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需求释放也拉动全球彩电出货规模扩张;受俄罗斯经济衰退影响,东欧电视市场表现低迷;受巴西等国家经济体相对脆弱,拉美市场表现惨淡。中国作为全球彩电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地区,脱颖而出。2016年中国彩电出口规模为7880万台,同比增长14%;中国国内彩电零售量规模为5089万台,同比增长7.8%,零售额1560亿元,同比下降1.8%;中国彩电商用市场零售量规模为333万台,同比增长2.1%。

  家电下乡政策是于2008年12月宣布的财政政策救市方案,为了对抗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海啸所造成消费性电子产品外销需求急速衰退,意图扩大内需市场,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城镇户口居民购买彩色电视、冰箱、移动电话与洗衣机等四类产品,按产品售价13%给予补贴,最高补贴上限为电视2000元(人民币,以下皆同)、冰箱2500元、移动电线年通过政策刺激的家电销售额近3000亿元,巨大的市场爆发力让国内家电企业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销售盛宴,2010年彩电市场在家电政策刺激下规模突破4000万台。2013年家电下乡政策退出家电市场,2014年中国彩电进入后政策时代。

  奥维云网(AVC)分析认为,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是野蛮式的,市场爆发导致后市需求透支,2014年中国彩电市场规模同比下降14.5%,迎来历史最大降幅。另外,政策的退出使彩电竞争回归市场,企业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竞争力,高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不断加深,产品升级成为市场主旋律。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未来我国城镇化将主要完成“3个亿”的目标:促进约1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奥维云网(AVC)研究显示,城镇化后的农村人口的消费意愿增强,尤其是在文化娱乐、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逐步增加。而农村市场2.3亿台保有量的CRT电视已接近使用年限,城镇化将加快电视产品的更新换代。奥维云网(AVC)认为,1亿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将催生新一轮消费热潮,更新换代需求的释放将成为未来彩电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①限购。当前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速度较快,幅度较大,需通过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和棚改,增加住房供给,采取诸如限购等行政措施以及经济政策等,抑制不合理的投机性需求,限制房价过快上涨。各地限购政策,对首购房和二手房购房条件、付款比例、贷款等问题均做出了新政说明。

  ②增加土地供应。国土资源部表示,将采取分类调控的原则,增加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面积。由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大,并且能够拉动上下游的钢筋、水泥、建材等行业,因此对当前我国经济稳增长仍十分关键。如果能有效供应土地,不仅有利于平稳房价,而且可以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宏观经济的发展。

  ③房地产税立法。调整后的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已将房地产税法列入第一类立法项目,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将房地产税法列为预备项目。此时的房地产税,不是指单一的房产税,而是涵盖了与房地产相关的综合性税,如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个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奥维云网(AVC)分析认为经过一系列深化改革政策不断公布,虽然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并未消退,但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增量主要来源于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房地产的高速增长不再持续,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对彩电市场而言,新增需求的增长速度将放缓。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迎来长时间的结构调整期。结构升级、效率提升和多元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为彩电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2016年,全年GDP增速在6.7%左右,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成放缓趋势,但依然远远高于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2016年GDP总量按此预计约为2000年的4.22倍,提前4年实现了十六大提出的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同时,2017年中国人均预计GDP也将达到2000年的4倍以上。

  未来,中国将致力于推动产业升级。2015年公布了旨在推动产业升级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2016年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再次提出,为落实行动纲领,将向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和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投入预算和人才。中国的后工业时代即结构性改革处于优先地位,生产是次要的。私营部门必须恢复活力,以便让改革取得成果。2016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52.8%,再创新高。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出口额、出口增加值居世界首位。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消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55%左右。中国消费品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与美国的差距明显缩小。中国的双速消费经济是未来增长的决定力量,上层中产阶层及富裕家庭将是整体消费的主要驱动者。上层中产阶层、年轻一代和高端服务业人士, 将成为中短期内拉动中国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仍将扩大约一半,达到6.5万亿美元的规模。未来五年中国消费市场所带来的2.3万亿美元增量,相当于当下德国或英国消费市场的1.3倍。

  全球经济处于不稳定之中:2016年全球GDP增速为3%,其中主要经济体欧元区、美国和日本的增速均低于全球水平,中国GDP增速虽然放缓,但是经济结构改革下的稳定下降,2016年中国GDP增速为6.7%,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拉动,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彩电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地区,2016年全球彩电出货227.3M,其中中国大陆整机制造137.1M,占全球出货60.3%,同比增长10.3%;中国大陆整机出口78.7M,占全球出货34.6%,同比增长14.2%。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的全球化,未来中国彩电市场的发展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多大。2017年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动荡,特朗普的保守经济政策将给世界带来更多变数;韩国萨德系统布局造成东亚局势紧张;受俄罗斯经济衰退影响,东欧电视市场表现低迷;受巴西等国家经济体相对脆弱,拉美市场表现惨淡。2017年中国国内经济继续处于长周期的底部,经济仍有下行压力。

  原材料涨价倒逼企业调结构:2016年,从年初的人民币汇率急贬,到年末的“在岸人民币汇率破7”的乌龙传闻不断地搅动市场神经,人民币汇率在2016年的走势可谓跌宕起伏,汇率也成为2016年人们最关心的财经线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三年出现年度贬值,2016年全年人民币中间价贬值近6.83%。如果将人民贬值与中国家电市场联系起来,那么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原材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三年出现年度贬值,相当于家电进口原材料变相涨价。2016年下半年,受上游供应链影响,钢材、铜、锌、铝及塑料等大宗材料都迎来了不同幅度的涨价,导致家电产品生产成本增大。同时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走势分化,折射出企业原材料去库存速度放缓,而制成品去库存速度加快,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出现分化主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压力。

  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质量提高: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助于压缩下跌空间。去产能改善供需关系,工业部门走出通缩,企业盈利持续改善;去库存大幅降低房地产市场存销比,提升地产商补库存冲动;去杠杆推动货币政策趋于保守,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缓解金融风险。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判断2017年投资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制造业投资在盈利驱动下将止跌回稳,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商主动补库存将缓解地产调控的负面冲击。经济增长质量正在提高,国内经济积极因素增多。结构性改革提速、货币政策更加保守、需求水平回稳而企业盈利维持正增长态势。这种转变有助于改变国内资产荒的不利局面,推动资金回流实体经济,为中期经济回暖积蓄能量。

  技术创新引领产品高端化:供给侧改革突破的关键点是创新,2016年,中国研发支出总额1.544万亿元,同比增长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位居全球第二。截至2016年底,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达到110.3万件,美国和日本之后位列第三。彩电技术升级是整个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无论是工业设计、显示技术还是软件服务,中国电视产品都走在前列。

  电视机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的发明之一,它第一次使文字、图像和声音能够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电视机作为普及度最高的大家电,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量也遥遥领先,根据奥维云网(AVC)显示大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彩电出货2.3亿台,同比增长0.75%。全球彩电市场处于平稳发展期。

  在电视机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诞生过很多经典的产品,1925年,贝尔德在英国展示了电视讯号发送装备,1939年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1953年,美国RCA公司设定了全美彩电标准,并于1954年推出第一台彩色电视,1964年,有31%的美国家庭拥有了彩色电视机,但当时的图像质量仍令人无法恭维。20世纪80年代,CRT电视进入全球普及阶段,进入到21世纪,平板电视的到来另电视机的外形发生了巨大变化,为CRT显像管电视画上了完美的句号,LED液晶电视脱颖而出成为主流的电视技术。

  LED液晶电视经历了几年快速发展,其显示效果接近极致,并且背光特性使得其外形的延展性受到限制。

  OLED电视问世后,具有自发光的特性,显示效果更出色,可以实现完美的黑色及无限对比度,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更大,这种显示设备已经在小屏幕上得到了广泛应用,OLED技术在电视机外形上也塑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OLED电视有望替代液晶电视,成为下一代的显示技术。

  与LCD相比,OLED具有主动发光,无视角问题,重量轻,厚度小,高亮度,高发光效率,发光材料丰富,易实现彩色显示,响应速度快,动态画面质量高,使用温度范围广,可实现柔软显示,工艺简单,成本低,抗震能力强等一系列的优点,因此它被专家称为未来的理想显示屏幕。自电视诞生以来,其固有的外观形象已深入人心,即便开始变薄之后,屏幕、音箱、底座、支架等外设也被认为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OLED电视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视产品的认知却被不断刷新。可见OLED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让“万物皆显示”理念正在成为现实。OLED的变革不止是我们的手机和电视,而是会渗透到我们显示产业的各个产品和各个角落里。随着OLED技术研究的深入发展,OLED显示技术在将来的发展可能性也是无穷无尽的, OLED技术的发展空间都是非常广阔。

  全球主要电视整机厂商们从画质、厚度、设计、应用等多种层面,对OLED电视表示认可,并积极推出了多种OLED电视产品。同时,LG Display则进一步通过扩大OLED面板产能,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满足愈加广阔的市场需求。未来,OLED电视必将主导电视市场。

  OLED电视作为新一代的高端产品,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率先引领了高端市场,比起2016年的市场上寥寥无几的OLED电视,今年OLED电视可谓是涨势凶猛, OLED电视已经逐步在全球范围引领高端市场。目前全球主流彩电企业完成站队,超过8成主流企业选择了站队OLED,到2017年,包括中国厂商在内,全球超过10家电视厂商推出了OLED电视。从媒体报道看,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对OLED电视的接受程度很高,德国是一个国民严谨的国家,中国媒体在IFA2017期间实地调研发现,这里的消费者对OLED电视喜爱程度远超中国,被采访的消费者大多认为,“选购OLED电视产品不应有任何顾虑”。

  根据奥维云网(AVC)显示大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OLED电视全球出货将达170万台,同比增长90%。随着OLED面板技术的不断成熟、新产品品类不断丰富、生产OLED 电视的整机厂商越来越多,利好消息不断的OLED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OLED电视已经开始实现全面主流化。

  OLED阵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在彩电市场不断刷新和覆盖。随着产业的加速发展,未来OLED将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网:围绕终端用户及市场需求,面板厂商、上游原材料及设备厂商及下游终端厂商间将开展更多元的合作交流,产生技术流、金流、信息流的循环流动,形成一张巨大的价值网。

  中国经济进入到了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迎来长时间的结构调整期。结构升级、效率提升和多元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中国的双速消费经济是未来增长的决定力量,上层中产阶层及富裕家庭将是整体消费的主要驱动者。上层中产阶层、年轻一代和高端服务业人士, 将成为中短期内拉动中国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消费升级下的产品升级将成为彩电市场的主旋律。

  彩电的技术创新围绕显示技术、工业设计、软件服务三个方向。由于各彩电企业的技术探索和理念的推陈出新,中国彩电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而OLED电视的到来也让技术创新走上新的台阶。近年来,OLED电视一直是彩电行业中最耀眼的明星,其超广视觉、无限对比度和柔性科技等是液晶电视无法比拟的。OLED电视被视为替代液晶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但是OLED电视此前受其高昂价格限制,尚未动摇液晶电视的地位,不过这样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善,创维在2017年将会量产自主研发的OLED电视,降低成本、诱发竞争,OLED电视的爆发期即将来临。

  截至2017年8月,中国市场中参与OLED电视的品牌达到6家,其中包括国内品牌创维、康佳、长虹,外资品牌LG、飞利浦、索尼。在一众品牌的集体参与下,OLED电视的技术将会更进一步发展,同时带来积极的良性竞争,特别是创维改变OLED电视格局之后,OLED电视将会在市场上得到纵深,甚至迎来全面爆发。

  一直以来,OLED面板的产生难度有相对较大,上游面板的短缺严重阻碍着OLED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如今OLED电视市场的火爆,使得上游市场对OLED电视有了良好的积极预判,纷纷加速上游面板市场的布局。面板供应方面,中国面板厂京东方也开始投入到OLED面板的生产,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本就看好OLED电视,有意布局OLED电视面板市场。京东方已成功开发出OLED电视面板,正在加快步速,尽快实现量产。众多企业投身到OLED产业中来,OLED的产业阵营逐渐扩大。OLED电视市场的火爆,带动了上游面板市场的竞争布局加快,京东方、华星光电、LG纷纷出招,中国OLED电视市场这块大蛋糕最终会落入谁的口中还有待市场验证。但无疑的是,OLED电视面板上游市场的竞争,客观的额扩充了OLED电视面板的产能,有利于OLED电视的市场普及。

  同时,主流的线下连锁渠道苏宁易购、国美电器、大中电器等正在加速OLED领域的布局。2016年9月,OLED联盟论坛联合国美电器开展“OLED电视机”,展开OLED电视的营销推广;2017年3月苏宁易购组织了“OLED战略发展论坛”,对OLED电视的发展进行了研讨;2017年4月苏宁易购、大中电器线下门店设立“OLED创新技术体验馆”,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OLED技术。流通渠道对OLED电视的重视,也推动了OLED电视市场的快速发展。

  在科技界,素有高端市场用什么,次高端市场随后用什么,最后中低端市场也将用什么的产业转移一说。即所谓的科技发达的地区是引领技术潮流的,它们能带动更多地区的用户跟从消费。在高科技产品的推广中,一直有一个共识,就是今天的美国的推广应用就等于明天中国的推广应用。但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也将成为新技术产品的聚集地,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被看好。

  随着OLED技术的日渐成熟,产业阵营逐渐壮大,产品数量增加,主流渠道也加速营销推广,消费者对于OLED电视的认知度也不断的提升,中国OLED电视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2017年1-8月,OLED电视零售量规模每个月都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速超过100%的月份有5个,其中8月份同比达到234%。

  预计2017年中国市场OLED零售量规模将超过1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100%。

  彩电行业向来都是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中不断创新。未来,OLED迎来全面爆发,产业发展加速,创新性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OLED电视将成为未来彩电高端市场中的主要拉动力。未来的时代,必定是“显示无处不在”的时代,谁来实现这一使命?目前看,OLED可能性最大。过去的显示技术如液晶、等离子、CRT显像管,都只能在平面内显示影像;但OLED不同,它可以在非平面上实现影像显示。这是一个革命性变化,这种显示载体的物理扩容,一下子将显示器市场空间放大N倍,这是OLED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根本原因。

  OLED电视的色彩更加绚烂夺目,可以呈现完美的黑色和无限对比度;优秀的广视角使OLED远远超越液晶电视,不同位置相同画质,可以享受同样的精彩;另外,相比液晶,OLED亮度适中、蓝光少,因此OLED电视是舒适的显示产品。最重要的一点是,OLED形态自由优势使其适合各种各样的环境,呈现形态万千的设计,是适合未来产品的最佳显示产品。OLED技术给彩电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可吸附在墙上的壁纸电视(Wallpaper)、屏幕自发声的OLED电视等颠覆以往电视概念的产品的出现,给彩电行业未来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OLED电视作为引领高端技术的产品,具备更优秀的显示效果,让电视外观设计更具有延展空间,同时也配备了高端化的属性,具备大尺寸化、高清化的高端产品特点。

  根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17年1到8月累计,OLED电视的尺寸结构中,55寸占据主流市场,份额达74.0%,其次是65英寸份额为25.9%。清晰度结构中,UHD占据主流市场,份额达92.9%,FHD份额7.1%。大尺寸、UHD的占比远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随着OLED大屏显示技术的日渐完善与成熟,面板成本也随之下降,面板价格的下降给终端产品让出一定的降价空间,尤其是55英寸。根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17年1-8月累计,55英寸FHD产品的均价为9481元,同比2016年下降14.7%,55英寸UHD产品的均价为13262元,同比2016年下降8.6%。65英寸UHD产品的均价为29155元,虽然同期小幅增长,但前期也经历了2年的价格腰斩式下降。产品价格逐渐亲民,会提高消费者的产品接受度,有利于OLED电视的普及。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OLED技术会更加的成熟,逐渐扩大的产能会降低其成本,未来OLED电视仍然存在较大的降空间。

  中国品牌在OLED电视的研发方面,紧跟全球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步伐,以创维OLED电视为代表,不仅与国外品牌几乎同期上市,并且具备了卓越的画质、完美的音效、流畅的操作系统、创新的工业设计。

  2013年11月,创维推出首台OLED电视,2014年3月实现首批量产,然后进入到全国大城市的创维专柜,2014年底创维再次发布新品,新产品的轻薄度达到5mm,创维在OLED快速产业化、规模化、低成本化方面已经抢占了先机。创维能率先将技术转化为产品,也说明其研、产、销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同时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创新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2015年,陆续有11款新产品上市,其中有65英寸、77英寸、105英寸新尺寸产品;

  2016年,上市新产品达23款,包含的品牌有创维、LG、康佳、长虹、飞利浦;

  OLED电视在中国历经5年的发展,其参与阵营逐渐壮大,其中创维作为OLED技术坚定的推广者,强劲发力,近期推出了全新的OLED产品——Wallpaper电视,意图用OLED之光,色彩之力开启画面贴近于真实世界视觉体验的全新时代。

  随着OLED面板技术的不断成熟,OLED 电视的整机厂商越来越多,产品更加多元化,竞争也随即展开。在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逐鹿中,谁先占领了先机,谁将在未来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作为国内 OLED 先行推广品牌,创维 2013 年便入驻 OLED 电视,是中国 OLED 电视阵营中的第一大品牌。四年间,创维一直坚持在 OLED 技术上持续深耕,自主研发创新,并通过 OLED 电视规模化引爆 OLED 市场战略落地,引领中国 OLED 电视深度普及。截至目前,创维推出的 W9、W8、S8 等 OLED 电视,具有较高性价比高,且在外观设计、屏幕尺寸及价格定位上均不同,可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些进步使得创维在2017年中国市场零售量份额超过LG,居于中国OLED市场的首位。

  根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数据显示,2017年1-8月累计,OLED电视市场中,创维零售量市场份额达39%,远高于其他品牌,LG份额23%,康佳14%,索尼13%,长虹8%,飞利浦2%。

  创维坚定认为OLED电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倾力打造卓越的画质、卓越的音质,不断优化智能应用平台,以及其惊艳的外观设计,使得创维在OLED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2017年十一国庆黄金周的促销活动中,OLED作为高端产品也成为促销期的重点关注对象,而创维OLED在2017年十一国庆黄金周促销期中的表现着实亮眼,根据奥维云网(AVC)线下周度监测数据显示,OLED电视销售量同比增长145%,创维OLED电视销售量同比增长19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市场份额的角度来看,在2017年十一国庆黄金周促销期OLED的市场中,创维的份额已经达到了52%。中国每卖出两台OLED电视,就有一台是创维品牌的。可见,纵观整个彩电行业目前的状况,OLED高端电视或成主流,从而也体现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更加乐观,消费升级趋势更加明显。而创维深耕OLED核心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产品布局上,创维今年推出的Wallpaper系列——W9、W8,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且以良好的产品口碑获得大家的认可。同时也期待在OLED电视的发展上,创维能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OLED即将走过市场培育期,2018年将正式进入品牌竞争期。换言之,公众对OLED电视的接受程度已经较高,下一阶段,OLED电视的竞争格局将从“外战”逐步转向“内战”,中国品牌的参与会让整个OLED电视产业的格局更聚焦中国,各大OLED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将不可避免地展开。显然,抓住爆发期的机会,将成为爆发后最大的受益者。这是创维坚持的理由,也是很多家企业能够在某项技术时代领先他人的诀窍。比如平板时代初期的三星,正因为那几年的坚持,最终凭借对CRT一役的胜出,奠定了其在世界彩电史上长达十余年彩电出货量龙头老大的地位。目前,创维正在努力把中国彩电业向OLED方向上牵引。2017年,创维的奔跑会带动其他企业的启动。

  近几年,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中产阶级人群正呈逐步扩大趋势。在挑选电视机的行为中,他们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度较高,尤其对 OLED 这种创新产品的关注和需求度会更高。

  与液晶电视相比,OLED电视是代表者未来技术的新产品,有着更多的创新可能。2017年的OLED电视在不断研发新品的同时,亦在不断创造新的可能,实现了彩电产品物理形态的变革—壁纸级电视诞生。OLED作为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各整机厂商纷纷从画质、厚度、设计、应用等多种层面对OLED电视表示认可和追随,并积极推出了多款OLED产品。壁纸级电视的诞生,引燃了市场对OLED电视的热情。创维、索尼、LG先后推出壁纸电视,让电视真正实现超薄,挂墙厚度仅有4MM。整张电视,犹如一张油画,散发着艺术美感,引来众多的消费关注和市场投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认可OLED电视,不少彩电企业意欲投身OLED电视阵营。

  OLED电视产品队伍也逐渐壮大,根据奥维云网(AVC)线年中国新上市的OLED产品为14个,新品上市步伐加快。

  根据奥维云网(AVC)线月累计,在售的OLED电视机型数量为46个,其中LG机型数量最多,为21个,其次是创维机型数量9个,但创维的机型效率较高,单机型销量1435台,在众品牌中居于首位。康佳机型数量为7个,长虹机型数量为4个,索尼机型数量为3个,飞利浦机型数量为2个。OLED电视逆势而上,迎来了爆发期。OLED电视不仅在销量上实现了增长,在产品的研发上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高价一直是OLED电视快速普及过程中的遇到的最大的障碍,但随着面板良率的提升,OLED电视成本逐渐下降,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双利好因素使得消费者对OLED电视的接受度会越来越高,而终端产品价格的降低也会推动OLED电视快速发展。目前,OLED 电视平均单价是同尺寸液晶电视的 3 倍左右,可谓名副其实的高端产品。得益于中产阶级规模的持续扩大,当前电视市场中,8000 元以上的高端彩电比例不断攀升,这意味着代表高端品质内涵的 OLED 电视正迎来发展契机。

  根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数据显示,2017年1-8月累计,55英寸OLED电视市场中,行业均价12899元,外资品牌价格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索尼的价格接近行业均价的2倍,国内品牌之间的价格差距较小。65英寸OLED电视市场中,行业均价29155元,索尼价格居高,其他品牌成等差型排布,差距较小。

  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被认为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性时间之一。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之一的平板显示产业,不仅具有高附加值、应用广泛的优势,而且还有强劲的产业拉动效应,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400倍以上的产出,是支撑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之一。随着显示技术的革新以及消费者日益严苛的要求,在近30年内显示产业经历了从CRT到PDP、LCD为代表的平板显示的快速迭代,目前全球各显示产业的巨头先后将资本和研发力量瞄向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以期实现产品性能的飞跃式发展和更广阔的产品应用空间。

  OLED自1987年由美国柯达公司的C.W.Tang博士首次研制出高性能夹心结构的器件以来,工艺水平发展迅速。OLED从首次商业化应用到成功推出55英寸电视屏幕仅仅用了13年时间,而LCD走完这段历程花了整整32年,因此全球OLED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关键技术方面,彩色化技术、有机成膜技术、器件封装技术还有适用于AMOLED的LTPS/Oxide TFT技术,包括OLED的关键材料和支撑设备技术,目前都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韩国SDC、LGD的小世代OLED产线相继投产,AMOLED显示屏已经大量应用在高端手机上,并且从三星旗舰Galaxy系列已经延伸到中国国产手机品牌,如华为、OPPO、VIVO、小米等,另外苹果公司2017年推出的iPhone X也搭载了OLED异形屏幕,将极大得推动OLED显示屏在市场的接受程度。众多电视品牌也加入到OLED阵营之中,同时LGD的高世代OLED面板产线正在投建,大陆及台湾面板厂也在纷纷筹建,OLED产业已呈现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高速发展期,各个重点显示技术大国以各种形式推动OLED产业发展。

  韩国作为目前显示产品第一大国,将OLED产业列为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韩国知识经济部把OLED产业列为多项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韩国政府出台《显示器产业动向及应对方案》,明确要保持在柔性显示等新一代显示领域的核心技术竞争力;2010年韩国政府投资75万亿韩元改善现有5.5代AMOLED产线亿韩元用于柔性基板的AMOLED工艺技术研发,推动柔性显示发展。

  在日本政府主导下,由索尼、松下、日立三家公司组建成立新公司日本显示器(JDI),以三家母公司的OLED技术为基础,JDI每年投资1.35亿美元用于OLED技术的开发。2014年由索尼、松下、JDI联合成立的新公司JOLED,收到日本官民基金产业革新机构(INCJ)注资,重点进行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开发。

  中国大陆的OLED技术与日韩企业相比,起步几乎一致,但受制于电子制造业基础较为薄弱以及OLED面板生产投资巨大的局限,发展速度较为落后。鉴于我国在CRT和LCD的发展早期没有能够及时跟进,导致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OLED产业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支持发展OLED显示技术;2010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发布了《2010-2012年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我国OLED技术产业化;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OLED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2012年工信部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对OLED显示技术的支持;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发改委、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通知》提出,重点发展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AMOLED)等新一代显示量产技术,建设高世代生产线 OLED电视显示原理

  OLED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电力供应至适当电压时,正极空穴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和蓝RGB三原色,构成基本色彩。OLED的特性是自己发光,不像TFT LCD需要背光,因此可视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电压需求低且省电效率高,加上反应快、重量轻、厚度薄,构造简单,成本低等,被视为 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品之一。

  有机发光二极体的发光原理和无机发光二极体相似。当元件受到直流电(Direct Current;DC)所衍生的顺向偏压时,外加之电压能量将驱动电子(Electron)与空穴(Hole)分别由阴极与阳极注入元件,当两者在传导中相遇、结合,即形成所谓的电子-空穴复合(Electron-Hole Capture)。而当化学分子受到外来能量激发后,若电子自旋(Electron Spin)和基态电子成对,则为单重态(Sing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荧光(Fluorescence);反之,若激发态电子和基态电子自旋不成对且平行,则称为三重态(Trip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磷光(Phosphorescence)。

  当电子的状态位置由激态高能阶回到稳态低能阶时,其能量将分别以光子(Light Emission)或热能(Heat DissipaTIon)的方式放出,其中光子的部分可被利用当做显示功能;然有机荧光材料在室温下并无法观测到三重态的磷光,故PM-OLED元件发光效率之理论极限值仅25%。

  PM-OLED的典型结构。典型的PM-OLED由玻璃基板、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阳极(Anode)、有机发光层(Emitting Material Layer)与阴极(Cathode)等所组成,其中,薄而透明的ITO阳极与金属阴极如同三明治般地将有机发光层包夹其中,当电压注入阳极的空穴(Hole)与阴极来的电子(Electron)在有机发光层结合时,激发有机材料而发光。

  而发光效率较佳、普遍被使用的多层PM-OLED结构,除玻璃基板、阴阳电极与有机发光层外,尚需制作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 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 Layer;HTL)、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与电子注入层(Electron Inject Layer;EIL)等结构,且各传输层与电极之间需设置绝缘层,因此热蒸镀(Evaporate)加工难度相对提高,制作过程亦变得复杂。

  由于有机材料及金属对氧气及水气相当敏感,制作完成后,需经过封装保护处理。PM-OLED虽需由数层有机薄膜组成,然有机薄膜层厚度约仅1,000~1,500A°(0.10~0.15 um),整个显示板(Panel)在封装加干燥剂(Desiccant)後总厚度不及200um(0.2mm),具轻薄之优势。

  经过近年来OLED产业投资的加大、参与者的增多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OLED产业规模得到了有效扩大,尤其小尺寸OLED面板已经在手机市场的打开局面,推动了OLED整体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上游设备和材料等方面日渐成熟,电视大屏OLED面板产业也从中获益。由于和LCD存在技术和工艺差异,OLED上游设备和材料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OLED面板产业的发展,与OLED上游原材料和设备的发展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一方面OLED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将拉动原材料和设备的市场需求,促进材料技术和设备技术的发展,降低关键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另一方面,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开发以及随着材料和设备价格的下降,又可以促进OLED面板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从而推动OLED面板的商业化发展。但是,目前材料和设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致使OLED商业化量产的成本仍然过高,性能也与预期存在差异;相反,受制于OLED面板的大规模量产,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市场规模还不大,同时OLED技术现在尚未完全定型,各种技术路线均对材料和设备提出不同的要求,致使关键材料和设备的研发要多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材料和设备商业化的难度。

  蒸镀机属于OLED面板制造工艺的核心设备,但蒸镀机的设备供应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日本佳能旗下公司Canon Tokki为全球最大的蒸镀机制造商,虽然拥有超过20年的研发经验,但2016年的设备总产量不足10台,2017年仅规划了7台产能,其中90%的设备产能已早早被三星签约,留给其他面板厂商的所剩无几,未来Canon Tokki至少还需要交付20台左右的第6代OLED面板产线用蒸镀机给三星,满足其OLED面板产线上的产能需求。Canon Tokki2018年计划再次对OLED蒸镀机产能扩产,从今年的7台增加到10台。不过产能分配预案也基本定了下来,其中三星有5台,LG有2台,京东方有2台,剩下的1台,很可能会交给夏普。

  大屏OLED面板巨头LGD和韩国厂商Sunic System共同开发蒸镀设备,同时拥有Yaso 19%的股份。两家韩国设备厂生产实绩不足,但在Canon dokki被三星独占的情况下,LGD可以通过这两家保证产能扩张,并且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将自己丰富的大屏OLED生产经验融合到设备调试里,同时可以通过设备本土化降低成本,以及对日系供应商的依赖。

  OLED关键设备方面,中国厂商较少,研发方向和设备品种也较为单一,设备可靠性低,只具有生产低世代线、小尺寸的OLED生产线的后端设备和部分清洗设备的能力,而在核心设备如PECVD、结晶炉、离子注入机、干蚀刻机、蒸馏设备、封装设备等,我国企业则必须完全依赖进口。设备制造能力薄弱,也造成我国OLED整套设备的系统化技术落后,成为我国OLED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发光层是OLED技术最核心材料,在需求端的紧迫刺激下,当前OLED发光材料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同时OLED原材料呈现壁垒高、竞争格局好、盈利能力强的局面。发光层材料通常分为三类:小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稀土类发光材料。从发光材料的制作过程来看,首先由材料厂商将化工原料合成OLED中间体和单体粗品,再进一步合成为升化前材料。小分子发光材料目前以日系厂商为主,占据市场80%的市场份额;欧美厂商则以高分子(PLED)材料的开发居多,主要有Covion、英国CDT、美国杜邦及住友化学;我国在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方面已经掌握部分关键技术并开始小批量生产。

  小分子OLED发光材料中,R的发光材料6成以上由美国陶氏化学供应,其他还有DSNeolux、LGC等厂商;G的发光材料6成由三星旗下的SDI供应,默克、UDC也是主要供应商,其他还有NSCC、出光兴产等;B的发光材料7成由日本的出光兴产提供,其余还有美国陶氏化学和SFC。空穴注入/传输材料供应商主要为德山、SDI、出光兴产以及保土谷化学和LGC;电子传输材料供应商为SDI、LGC和出光兴产。从发光层材料来看,目前参与者众多,除了陶氏、SDI和出光高山之外,还有SFC、DS Neolux、LGC、默克、NSCC等厂商,企业的竞争有助于行业规模的扩张和材料成本的降低。

  1、ITO表面平整度:ITO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商业化的显示器面板制造,其具有高透射率、低电阻率及高功函数等优点。一般而言,利用射频溅镀法(RF sputtering)所制造的ITO,易受工艺控制因素不良而导致表面不平整,进而产生表面的尖端物质或突起物。另外高温锻烧及再结晶的过程亦会产生表面约10 ~ 30nm的突起层。这些不平整层的细粒之间所形成的路径会提供空穴直接射向阴极的机会,而这些错综复杂的路径会使漏电流增加。一般有三个方法可以解决这表面层的影响?U一是增加空穴注入层及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以降低漏电流,此方法多用于PLED及空穴层较厚的OLED(~200nm)。二是将ITO玻璃再处理,使表面光滑。三是使用其它镀膜方法使表面平整度更好。

  2、ITO功函数的增加:当空穴由ITO注入HIL时,过大的位能差会产生萧基能障,使得空穴不易注入,因此如何降低ITO / HIL接口的位能差则成为ITO前处理的重点。一般我们使用O2-Plasma方式增加ITO中氧原子的饱和度,以达到增加功函数之目的。ITO经O2-Plasma处理后功函数可由原先之4.8eV提升至5.2eV,与HIL的功函数已非常接近。加入辅助电极,由于OLED为电流驱动组件,当外部线路过长或过细时,于外部电路将会造成严重之电压梯度,使真正落于OLED组件之电压下降,导致面板发光强度减少。由于ITO电阻过大(10 ohm / square),易造成不必要之外部功率消耗,增加一辅助电极以降低电压梯度成了增加发光效率、减少驱动电压的快捷方式。铬(Cr:Chromium)金属是最常被用作辅助电极的材料,它具有对环境因子稳定性佳及对蚀刻液有较大的选择性等优点。然而它的电阻值在膜层为100nm时为2 ohm / square,在某些应用时仍属过大,因此在相同厚度时拥有较低电阻值的铝(Al:Aluminum)金属(0.2ohm / square)则成为辅助电极另一较佳选择。但是,铝金属的高活性也使其有信赖性方面之问题因此,多叠层之辅助金属则被提出,如:Cr / Al / Cr或Mo / Al / Mo,然而此类工艺增加复杂度及成本,故辅助电极材料的选择成为OLED工艺中的重点之一。

  在高解析的OLED面板中,将细微的阴极与阴极之间隔离,一般所用的方法为蘑菇构型法(Mushroom structure approach),此工艺类似印刷技术的负光阻显影技术。在负光阻显影过程中,许多工艺上的变异因子会影响阴极的品质及良率。例如,体电阻、介电常数、高分辨率、高Tg、低临界维度(CD)的损失以及与ITO或其它有机层适当的黏着接口等。

  1、吸水材料:一般OLED的生命周期易受周围水气与氧气所影响而降低。水气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经由外在环境渗透进入组件内,另一种是在OLED工艺中被每一层物质所吸收的水气。为了减少水气进入组件或排除由工艺中所吸附的水气,一般最常使用的物质为吸水材(Desiccant)。Desiccant可以利用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的方式捕捉自由移动的水分子,以达到去除组件内水气的目的。

  2、工艺及设备开发:封装工艺之流程如图四所示,为了将Desiccant置于盖板及顺利将盖板与基板黏合,需在真空环境或将腔体充入不活泼气体下进行,例如氮气。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让盖板与基板这两部分工艺衔接更有效率、减少封装工艺成本以及减少封装时间以达最佳量产速率,已俨然成为封装工艺及设备技术发展的3大主要目标。

  当前OLED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案,三星显示采用低温多晶硅、蒸镀、RGB OLED技术路线,这种技术RGB像素利用发光材料独立发光,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彩色模式之一。它是利用精密的金属荫罩与CCD像素对位技术,首先制备红、绿、蓝三基色发光中心,然后调节三种颜色组合的混色比,产生真彩色,使三色OLED组件独立发光构成一个像素。该项技术的关键在于提高发光材料的色纯度和发光效率,同时金属荫罩刻蚀技术也至关重要。从技术难度来讲障碍更多,而显示效果更佳,该技术在小尺寸面板已成为主流,但在大尺寸应用上三星经过多年研发,重力Mura等诸多技术难题短期内无法克服,已暂时转投QLED显示技术。

  LGD采用金属氧化物TFT+半幅蒸镀+WOLED+彩色滤光膜的方案,从OLED显示特性来讲属于折中方案,利用白光OLED结合彩色滤光膜,首先制备发白光OLED的器件,然后通过彩色滤光膜得到三基色,再组合三基色实现彩色显示。该项技术的关键在于获得高效率和高纯度的白光。它的制作过程不需要金属荫罩对位技术,可采用成熟的液晶显示器LCD的彩色滤光膜制作技术。牺牲面板透过率,影响显示亮度,但技术难度低,可以实现在大尺寸面板生产时保证理想的良率,是目前最可靠的大屏OLED方案,因此大屏OLED技术目前LGD一家独大。

  OLED显示技术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美国在OLED显示技术上的研究开展最早,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专利数量优势由后来居上的韩国所保持,内容主要集中在光致发光材料、发光光源、发光面板等领域。同时,日本、德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实力也不容小觑。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研究开始较晚,自2010年以后专利数量增长较快,但是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接近一半,而且有关OLED针对具体应用的适应性改变的发明较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发光材料制备、光搭设组件、封装等领域,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近20年间OLED相关技术在我国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虽然很多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日本、韩国的申请人手中,但我国的研究队伍已经意识到了OLED技术的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提高我国OLED技术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也注重科技创新,在部分核心技术上已经具有了国际先进水平。例如2012年初,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国内首款12英寸AMOLED全彩显示屏,为推动我国AMOLED产业化的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11月创维发布中国首款自主研发OLED电视,采用大陆面板厂BOE研发的55英寸OLED面板,代表BOE成为第二家进入OLED电视面板阵营的面板厂商,预示着OLED电视面板完全需要进口的时代即将被打破。

  但是目前OLED技术还存在生产良率低、生产材料成本高、投入资金巨大、较难实现量产等问题,我们OLED产业也存在产业链不健全、告知另低成本生产技术欠缺、缺乏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的领袖型企业等问题,因此我国的OLED产业仍面临巨大的挑战。然而问题的存在也预示着技术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OLED应用市场,其发展OLED产业的潜力是巨大的。“政资用、产学研”等各方面应共同努力,发挥国家统筹优势,调动资本积极性,开拓应用市场,整合产业资源,加强学校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将我国OLED技术推向一个新高度。

  目前全球已经实现生产的OLED TV面板厂仅有LGD一家,其目前共有两条OLED 8.5代线,均坐落于韩国本土。E3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FHD OLED TV面板,母玻璃基板产能为8K/M; E4生产线K OLED TV面板,母玻璃基板产能为26K/M。2017年后半年,E4工厂将再增加26K产能,届时OLED TV面板的母玻璃基板总产能达到60K/M。

  OLED TV面板的产能将继续扩充,LGD决定在即将落成的坡州P10工厂建设一条10.5代OLED产线亿美元)作为前期投资。LGD 2017年7月宣布将对旗下韩国工厂再投资7.8万亿韩圆(约合70亿美元),以扩大OLED面板产能;将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建设新型显示器OLED面板合资工厂,总投资约450亿元,LG持股70%。

  国内面板厂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也在其新建立的高世代LCD面板厂中预设OLED面板生产产能,以便后期进行技术转换。

  显示面板是电视产品最主要的部件,平均来看,LCD面板价格约占LCD电视成本的60%左右。由于大多数部件的通用性,比如工业设计、背板和边框材料、芯片等元器件OLED和LCD的差异性不大,成本较容易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所有OLED面板占据OLED电视的成本比例更高,因此OLED电视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受OLED面板的价格所影响。OLED面板的价格通常为同尺寸同清晰度LCD面板的4-5倍,目前随着产能的增加,成本的降低,OLED面板已经在稳定的下降,目前可以达到3-4倍的价格倍率。

  5.1 OLED电视SWOT分析总结OLED电视正在从市场培育期向发展期转移,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在感受市场和舆论对其优点的赞美,另一方面也在经受对其目前技术缺陷的质疑甚至诋毁,同时在目前显示技术百花齐放、市场需求多样化、消费者行为发生转变的大环境下,OLED电视既迎来机遇,又面临挑战。

  1. 超高对比度:由于OLED是自发光的显示技术,无需背光源,在显示纯黑时是不会发出任何光线的,因此它的对比度可以达到无限,而一块品质不错的LCD面板对比度可能只有1000:1。而LCD电视所标出的“动态”对比度一般会大幅高于这个数值,这是因为它所指的是电视根据屏幕内容调节背光水平的能力,并非实际的对比度。有的LED LCD面板实际上也能达到接近OLED的对比度,比如直下式LED。这种面板的LED背光被直接放置在了LCD的背面,从而实现了更加精确的亮度控制。这类面板一般只有高端电视才会采用,但效果有好有坏。值得注意的是,直下式LED电视只能控制某个LED“区域”或群组,依然无法实现OLED那样的像素级控制。当你在16:9电视上观看21:9电影时,直下式LED可以很好地处理画面的黑边,但在处理那些更为复杂的任务时,它的表现就没那么好了,比如在纯黑的背景下显示明亮物体时,你会看到一种光晕效果,这是因为背光区域和屏幕内容不完全匹配。

  2. 快速响应:OLED具有快速响应特性,响应时间为微秒级,是LCD的千分之一,适于播放动态图像;液晶屏无论通过何种手段或技术,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画面残影现象,因为液晶分子偏转需要时间,液晶分子偏转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方式,液晶分子从接受驱动芯片指令到改变状态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响应时间”,通俗一点说,无论多么高级的驱动技术都无法改变液晶分子需要偏转工作的事实,响应时间或快或慢,但不可能为零,因此液晶屏的残影注定无法根除,用网络流行说法“这是硬伤”。自发光的OLED优势在于响应速度远远快于LCD产品,甚至比等离子还要快上1000余倍,绝无可能出现残影问题,高速动态画面保证画面的清晰度。

  3. 宽视角:具有宽视角特性,上下,无论从上、下、左、右的任何角度观看画面,画质都没有变化。以55英寸OLED电视为例,在2.1米的适当观看距离时,无论往左右任意移动,画面都真实如一;LCD平面电视天生具有窄视角的特性,或者只能单一方向的视角较宽,只有左右或者只有上线,或者需要使用广视角膜来增强视角,但会影响画面亮度。曲面液晶电视理论上会提升视角,但是只要往侧面走两步就能感受到明显的色彩变化。所以当四口之家收看电视时,曲面电视必须每排两个人,分成两派观看才能够体验到同样的画质,而观看曲面OLED电视时,一家人就可以非常舒适地坐成一排,每一个人都能欣赏到相同的卓越画质,不再受位置、角度等因素的影响。

  4. 高色域:OLED具有高亮度高色域特性,色域可达到NTSC 100%,显示效果鲜艳、细腻。由于LCD电视受漏光的影响,低灰阶画面的色彩还原率低,色彩与亮度都低。这是因为画面越暗,就越容易由于像素的细微漏光而引起混色。例如液晶电视演示全红画面时,会因为旁边的G,B像素的细微发光降低色彩还原率,展现出的色彩就如同衣服洗涤多次后褪色一般。但是OLED电视因为不同灰阶的色域保持一致,因此不管是什么影像都能表现出鲜明生动的色彩。例如,金币在LCD上看起来就像银币,而OLED上就能充分显示出金色的色彩。尤其是日常观看的普通电视节目和蓝光电影,都是以低灰阶影像为主,使用OLED电视观看,更能感受到丰富鲜明的真实色彩。这个结果在色彩学上也得到证实。韩国弘益大学色彩研究所针对普通消费者以及色彩专业人士进行了OLED画质优秀型的调查,结果显示OLED的色彩喜好度比LCD高2.4倍。被调查者观看OLED电视画面的主要感受是“鲜明”、“表现出记忆中的色彩”、“自然的皮肤色”、“温暖”、“舒适”等。另外清华大学的色彩研究所研究结果显示,OLED电视能够比LCD电视更好的展现中国人喜好的纯色画面,比如黄色、红色等原色,因此更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这是因为中国人偏好明快、鲜艳的颜色,OLED电视色彩表现力强的特点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色彩美学观念。

  5. 可弯折:由于OLED具有全固态特性,无真空腔,无液态成份,机械性能好,因此OLED 屏幕具有柔性可弯曲特性的优势,可以从当前和长远来分别阐述。短期看来,曲面 OLED 电视已经可以成弧度弯曲。对于电视这样尺寸大的屏幕来说,曲面屏拥有天生优势,可让使用者拥有更好的「场感」和视觉包围感。而在以前,LCD 在技术上很难实现曲面屏,而在 OLED 时代,已经有很成熟的曲面屏电视产品问世了。长远来看,OLED 的柔性可弯曲特性,还可以让智能设备充满想象空间。

  9. 成本低:OLED所需材料很少,工艺流程简单,顺利量产后的成本要比LCD节省20%;首先,液晶显示需要一个光源系统,包括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和导光板,而OLED则不需要;其次,液晶的封装需要考虑液体材料的特点,例如流动性、不可支撑性,而OLED没有这些问题。最具争议就是材料的涂布,随着OLED技术和材料应用方面的发展,其成本绝不会显著高于液晶产品。

  1. 寿命短:OLED需要R、G、B三种材料受电流刺激来主动发光,而三种材料的老化程度不同,用了一段时间后,衰减快的材料亮度下降也快,屏幕便会产生偏色,影响OLED电视寿命的关键因素就是“蓝光”材料,蓝光寿命短的原因在于,蓝光光子的能量较高,容易引起材料的衰变。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成熟,目前OLED产品使用寿命已经可以确保50000个小时以上,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日常使用。

  2. 良率低:OLED面板由于生产难度大,产品良率一直广为诟病,出货供应量严重不足。2014年OLED TV面板的生产良率仅为30%。随着研发力量的不断投入,截止2017年,LGD 55”FHD OLED电视面板的制造良率已实现85%,而4K UHD OLED电视面板的良率也达到80%,和LCD的良率差距正逐步缩小。

  3. 价格高:2017年1月,55”OLED TV面板的价格约为同尺寸LCD面板价格的3.7倍。目前影响OLED TV面板价格的主要原因是多年高额研发成本的分摊,以及出货量的有限供应。随着出货量的不断增长,单片面板的分摊成本也在下降,2017年7月,55”OLED TV面板和LCD的价格倍率已经下降到3.4倍。

  4. 资源少:目前有量产实绩的大屏OLED面板供应商仅有LGD一家,三星在尝试多年大屏RGB OLED的工艺之后,无法实现量产因为在2016年宣布退出OLED大屏的研发,将技术方向转移到电致发光量子点技术QLED,改变了之前两大巨头分头合力攻坚OLED技术的局面,从产业长期发展来看不利,产业发展方向被分散,技术发展和成本下降的速度相对被动。目前中国面板厂BOE已成功研发55”OLED面板,但短期内无法实现量产,预计2019年之后实现大规模量产后,会对OLED电视产业发展提供推动力。但是同时还要看其他面板厂,比如三星、群创、友达、夏普等面板厂,是否会将大屏OLED显示技术作为发展方向,越多的企业参与,才有可能为OLED行业创造更多的资源。

  1. LCD发展瓶颈: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以及市场普及,LCD技术已经逐渐进入成熟期,目前发展方向为超大尺寸、超高分辨率以及超高画质,本质上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升级,产品形态和显示效果较难实现突破,发展进入瓶颈期。而消费者对显示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呈现需求分化的迹象,这为其他显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2. 国内政策支持——2016年5月18日,发改委、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通知》,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组织实施10大重点工程。新型平板显示工程中提出,重点发展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AMOLED)等新一代显示量产技术,建设高世代生产线;发展OLED蒸镀工艺单元设备部件等关键材料和设备领域。除此之外,政府在我国OLED产业发展中一直扮演协调及组织者的角色,一方面,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积极出台更由于OLED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等,并加大对本土相关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另一方面,积极牵手行业厂商,联合相关厂商构建共同的技术发展平台,整合国内产、学、研资源,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促进OLED产业和进程。

  3. 消费升级: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中产阶级正在快速崛起,预计2018年中国城市中产阶级额家庭的占比将达到74%。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快速崛起,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消费升级的浪潮中,消费行为也在发生变化,消费者由于具有更强的经济能力,愿意尝试新事物,愿意支付溢价,对产品要求更为苛刻,对高技术产品拥有较高的兴趣。

  A. 2016年显示面板巨头三星宣布在大尺寸面板放弃OLED技术,力推QLED,即电致发光量子点技术。从原理上来看,OLED和QLED技术均为自发光技术,区别在于QLED量子点材料属于无机材料,相对于OLED有机材料不存在寿命问题;量子点技术对色彩可以实现精准控制,从而实现超高色域,可以达到NTSC 120%;除此之外,QLED也具备OLED的柔性显示特征。但是电致发光QLED目前还处于基础研发阶段,没有量产实绩。2018年三星或推出样品,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产业不够完善,何时实现量产还有待观察。

  B. 无机半导体micro LED技术在2000年首次问世,经过11年的研发,最初这种小型的主动式micro LED显示屏分辨率并不算高,就算到目前也只有640×480像素。传统的LCD屏幕容易出现单个像素的颜色改变问题,并且还会受到背光因素的影响。而OLED和micro LED都是采用自发光技术,因此这就意味着每个像素都拥有自己的光源,同时每个像素的亮度都可以单独调节。micro LED在每个像素内都内置了LED,有些类似于OLED技术。红色、蓝色和绿色的子像素被如何照亮,决定了这个像素的颜色。此外,这项技术还可以储存在一个可弯曲的薄膜上,因此能够制造出柔性显示屏。像素到像素,micro LED能像OLED一样自发光,但是额外对电源的要求比较低,并且延迟也很低,还拥有较高的对比度和更好的色彩饱和度。目前除了索尼的“Cledis”模块化显示解决方案之外,micro LED面临的技术问题已经成为了进行商业化的最大阻碍。而目前适合使用的micro LED面板在商业收益上非常低。目前,micro LED生产的成本比OLED和量子点LED都要高很多,同时目前micro LED的生产良品率也很低,因此导致了就算制造出一块可用的micro LED,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并且显示面板尺寸也非常有限。如果micro LED的生产方法在短期内能够出现一点点进步,像Apple Watch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就是其首批最佳的应用领域。当然如果未来技术成熟,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甚至是电视和广告牌,都是micro LED的最佳应用领域。

  未来OLED电视的形态将会多样化——高曲率凹凸显示技术可以扩大OLED显示的应用范围,无论是商用还是家用场合,OLED柔性面板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环境,呈现出显示无处不在的效果;透明显示适用于商场或者家中,取代镜子成为用户尝试新装的主要方式;可卷曲的电视将在未来成为可能,超大尺寸的电视可以通过折叠放在包中随身携带等等,总而言之,OLED技术可以实现“显示无处不在”这一未来生活的体验。

  受制于良率和产能的限制,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长期处于低位发展的状态,2015年全球OLED TV面板的出货量为400K,而且仅有LGD一家供应商。2016年LGD OLED良率经过改良好有所增长,全球OLED TV面板出货量为900K,约占全球TV面板总出货量0.4%。目前LGD的OLED TV面板产线良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出货量已经达到每月100K,2017年可以实现翻倍,实现1750K的出货量。未来随着生产良率的逐步提高、面板工厂的陆续投产和新加入者的涌入,OLED TV面板的产能将逐渐释放,预计2018年OLED TV面板产能将增长到2800K,2019-2020年产能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OLED电视市场正在逐步成熟,中国电视主流品牌也早早进入OLED阵营,对中国市场进行培育。2015年全球五家推出OLED电视的品牌中,中国占据两席,其中创维成为中国OLED电视长期的领军品牌。OLED拥有创维、LG和一众国产厂商的支持,产品综合体验还是是如今最出色的。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尺寸、分辨率和寿命都有所提升,唯一的问题便是成本,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被消费市场所接受。OLED显示技术的自发光、超薄、色彩更靓丽、动态响应优秀等特点,近年来吸引全球众多企业从画质、厚度、设计、应用等多个层面,展开了一系列的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譬如创维推出的Wallpaper壁纸电视,索尼独创的“银幕声场技术”等,都是在充分延展OLED的优势。

  目前的世界已经悄然的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在本次革命进化中,出现了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概念,于此同时,作为重要交互手段的显示屏幕,也会变得无比重要。OLED具有800万个自发光像素点,同时具有无背光源的优秀特性,是目前最优秀的显示材料,但是OLED最终呈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电视”这种定向的形态,所谓未来已来,就是要提出并实践更多形态,更多概念以及生态。

  OLED电视最大的市场障碍是价格略高,近乎一般液晶电视的2-3倍。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下游市场大众用户需求的规模化引爆,以及拖累上游面板供应商短期内无法放量。但毕竟产品背后前瞻性的顶尖技术,也需要承担更高的研发与生产成本。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OLED上游产业链的扩产扩容,其成本也自然会随之降低,从而缩短一线市场引爆的进程。

  中国市场对OLED的需求正在打开,中国OLED市场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2018至2020年,随着产业链的供应能力增强,以及消费接受程度的提高,预计每年将有30万台以上的增幅,待2020年以后,大屏OLED产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有可能将进入规模爆发期。同时,印刷喷墨工艺的研发在稳步进行,将如何对大屏OLED面板工艺产生影响,值得期待。

脚注信息
Copyright 2017 凯时K66国际 All Rights Reserved